本届研究生安全韧性城市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由江苏省交叉学科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赛事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世俱杯手机押注,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国家安全发展研究院、江苏省中安应急管理研究院为协办部门。
参赛条件 主要面向江苏高校在读研究生,欢迎和鼓励长三角等国内其他地区高校研究生参与;欢迎和鼓励跨学科、跨高校组队。 参赛同学自行组成参赛队伍,每队3-5人。报名时需明确队长,队长必须为研究生,少量优秀本科生可作为成员参与,但本科生不能获得由研究生教指委颁发的获奖证书,可以其它形式给予证明;队长不能作为成员参与其他竞赛队伍,成员最多参与2支竞赛队伍。 作品必须与安全韧性城市的主题密切相关。 各高校最多推荐5支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伍指导老师1-3名,以参赛队伍队长所在高校计算高校参赛队伍名额。
竞赛内容 本次大赛以"人工智能与安全韧性"为主题,以研究生为参赛对象,旨在更好地促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关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难题及理解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强化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挥大赛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学结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夯实学科建设基础,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本届大赛包括自选题目与招标题目,竞赛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一)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实践调查组: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与治理中存在的难点,自选调查对象,开展深入调查,参赛作品为具有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调查要求:提交符合上述内容的调查报告,要求能清晰识别韧性城市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并提出因应的对策,报告具有一定的分析深度和参考价值。 (二)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创意方案组: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韧性城市建设在整体或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制度、生态等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具有较好创意的解决方案。参赛作品可以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服务与管理系统。 设计要求:提交符合上述内容的作品及其设计报告,其中包括:设计方案、创新思想、创意表现、应用前景、潜在价值等,具有独特性和原创性。 (三)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创新技术组:集成应用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5G通信、遥感、无人机、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手段解决韧性城市建设与治理的关键性问题。参赛作品可以是新技术、新方法、能够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或硬件产品。 技术要求:提交符合上述内容的可运行创新技术演示系统(硬件或软件)和项目技术报告,其中包括:问题背景、技术方案、创新设计、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市场前景、产业价值等,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四)招标题目组: 1.人工智能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的价值与问题调查 2.人工智能与城市安全韧性文化设计与宣传 3.人工智能与低空安全治理体系设计 4.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内涝预警模型与算法优化 5.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编制与优化
作品要求:题目为主题性建议,可根据团队的工作针对性调整,提交符合上述主题的调查报告、设计方案或技术方案,具有对应作品类型(实践调查、创意方案、创新技术)的创新性或应用价值。
报名及赛制 1.报名事项 报名时间:2025年6月11日—7月1日 报名方式:今年启动线上动态报名方式。各参赛队伍进入线上报名表填写相关信息,该报名表允许部分信息的更新与替换,报名截止后不允许更新信息。
2. 赛制安排 本次大赛分为报名、初赛、决赛三个比赛阶段。初赛以文本形式进行,决赛以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 赛程 | 内容 | 时间 | 关键节点 | 报名 | 组队报名 | 6月11日-7月1日 | 7月1日24:00报名系统自动关闭 | 初赛 | 初赛作品设计 | 7月2日-8月31日 | 8月31日24:00之前提交作品 |
| 专家匿名评审与公布决赛名单 | 9月15日之前 | 关注世俱杯手机押注公众号 | 决赛 | 根据赛事进展情况组织现场决赛 | 国庆假期结束后的工作日 | 关注世俱杯手机押注公众号 |
1)报名 参赛团队确定选题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线上报名。报名前请留意:
● 明确作品类别为以下三者之一:实践调查、创意方案、创新技术、招标题目。 ● 选题名称不要暴露单位和身份信息。 ● 团队名称不超过9个字符,包括“队”字。 ● 队长身份不允许变更,至少有2名成员,最多有4名队员;至少有1位指导老师,最多允许3位指导老师。请在填写报名表时注意成员顺序(为获奖证书上成员顺序),报名成功后,未有充分理由及原团队成员与指导教师一致的签字同意与单位盖章,不接受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含顺序)变更。请统一使用队长的信息进行报名及后续事宜沟通。 ● 报名表允许部分信息的更新与替换(退出不提交信息自动保存),注意提交后将无法再次修改,报名截止后不允许更新信息。
2)初赛 各个项目团队利用暑期,根据选题进行作品的设计及报告的撰写。撰写的完整作品,于8月31日24:00之前提交至大赛邮箱:jssrcic@163.com。 共需提交3份完整文档:
● 提交2份含作者信息的作品,WORD和PDF各一份,文档命名为:“团队名称+学校学院+作品名称”; ● 提交1份匿名作品,PDF版格式,文档命名为:“团队名称+作品名称”,要求隐匿所有单位和导师的相关信息。 ● 若有其他补充文件,如视频等,请一并发送给组委会。
专家将在9月初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评选出若干项入围决赛项目,再从决赛入围项目中遴选50%的优秀项目参加现场决赛,9月15日左右公布决赛名单。
3)决赛 进入决赛项目可以继续修改完作品,但是作品务必于10月7日24:00前发送至邮箱jssrcic@163.com,组委会统一编辑打印,供决赛专家评委评阅; 展示环节需要提交展示PPT或者视频,具体各项目展示时间及相关要求见后续通知; 项目团队进行现场答辩展示,评委将综合各团队作品文本质量和现场展示答辩水平进行打分,确定各个项目团队总得分。决赛现场的比赛细节见后续通知。
4)评选标准 ①作品评比时,针对每一类作品分别从主题相关性、创新性、可行性、应用价值、展示与表达等多方面设置不同的权重由专家打分评选; ②入围决赛但未进入现场决赛的作品可获得三等奖;特等奖及一、二等奖由专家评委会现场评审确定; ③如遇作品无法满足相应等级评选要求时,上一等级奖项名额空缺可以下移。如遇参赛作品特别优秀时,组委会有权适当增加获奖名额。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交叉学科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南京大学 承办部门 世俱杯手机押注 协办部门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国家安全发展研究院、江苏省中安应急管理研究院
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将根据参赛队伍具体数量,拟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此外,大赛还将设立优秀指导教师(特等奖团队的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注意事项 1.提交的作品需为原创, 参赛者不得有抄袭、虚报、谎报等行为, 如有以上情况, 经组委会查实的,将取消参赛队伍的比赛资格。 2.参赛作品需要安全韧性城市这一主题密切相关,主题不相关的作品不予考虑。 3.获奖作品可按学术规范继续投稿发表,需在致谢中声明:文章的部分内容曾参与第三届江苏省研究生安全韧性城市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并获xxx等奖。 4.本次赛事不收取报名费和评审费。 5.本次大赛的相关事宜将在世俱杯手机押注官方网站发布,同时在世俱杯手机押注微信公众号(微信号:世俱杯手机押注),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号: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研究)发布,欢迎参赛选手关注。 6.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赛事组委会所有。 7.如有问题请咨询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人:彭老师13305639029;邮箱:jssrcic@163.com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世俱杯手机押注
附件1. 线上报名二维码,可通过小程序或电脑终端打开: 
第三届江苏省研究生安全韧性城市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组委会 2025年6月
|